养老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安养指南 恐老、厌老情绪泛滥,是什么让老年生活如此狼狈?

恐老、厌老情绪泛滥,是什么让老年生活如此狼狈?

发布日期:2019-04-28   编辑:佚名
恐老、厌老情绪何以泛滥?

近年来,老年人成为遭诈骗“重灾区”。一些诈骗团伙和不法分子针对老年人信息不对称、法律意识相对淡薄、防范意识不强等特点,设置各种陷阱,大肆侵害老年人权益。

除此之外,“恐老、厌老”等现象也日益凸显。

2018年12月,因小区业主反对,兰州市某小区创办的爱心托老所不得不暂时放弃扩大经营的打算,11位老人在熬过8个没水没电的夜晚后,被迫搬回原处或被家属接走。

同样的情况在全国多地时有发生。深圳市在2016年9月连续发生3起小区居民抵制养老院入驻事件;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一老年公寓项目2016年刚启动,便遭到小区居民抵制;2016年10月,长沙市芙蓉区一小区业主明确反对在架空层修建养老院,横幅上写着“反对建立养老院”“全体业主维权到底”等字样。

业主反对的意见主要有:养老院有老人去世,经常有殡仪车辆进入,会使小区居民产生恐慌心理;养老院入驻小区,必然会使小区房价下降,造成居民手中持有的物业贬值......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表示,给老年群体贴标签,污名化老人,营造恐老、厌老情绪的事件时有发生。

“舆论场上,好像老年群体成为了不守规则,甚至是坏人的代表。”

是什么让老年生活如此狼狈

根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同时,相比西方国家具有“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各种老年福利事业和社会化服务取得明显进展,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十分明显。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彭希哲认为,有必要在老年基础设施、保障、服务、福利和精神文化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

山东社科院人口研究所所长崔树义认为,老年人口迅速增长以及社会变化加快,加剧了老年人与社会脱节的问题,“亟待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优雅地走完人生“后半场”

彭希哲认为,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都需要政府、社区和家庭共同努力,并且需要各种创新的解决方案。

比如“医养结合”模式,就能较好解决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相互隔离,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的难题,既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又能发展养老产业、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会有力促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在早已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除了政策创新以外,就是科技创新。早在2012年,全国老龄办就提出“智能化养老”的理念,鼓励支持开展智慧养老的实践探索。

在山东淄博市世纪花园社区,“互联网+居家养老”已成为当地的重要举措。记者在服务中心的监控终端平台上看到,GPS定位、视频主动关怀等功能应有尽有。中心服务人员告诉记者,平台能够实现话务员、老年人、服务商三方同时通话,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信息咨询、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100余种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表示,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比如针对老龄化人口打造适合老年人的宜居环境、改造基础设施等,是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