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安养指南 社区养老:美好愿景下的漫漫长路

社区养老:美好愿景下的漫漫长路

发布日期:2019-04-29   编辑:佚名
家情怀

推动社区养老需求

“没有比家人的日常陪伴更幸福的晚年。”这是大多数40后、50后对晚年生活的看法,也是已经换了多家养老机构仍不满意的张老先生内心真实想法的流露。原来,张老先生虽然有3个孩子,但是都在工作岗位上,自从老伴去世后,他就从老大到老三家不断轮换居住。“主要怕老人一个人寂寞。”张老先生的大儿子说。为此,在两年里,3个孩子多次请假在家陪伴老人,也曾送去几家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养老院,但老爷子就是以各种理由吵着离开。无奈之下,张老先生的孩子们只好把老人接回家并为老人请了白班的保姆,在他们上班期间陪伴老人。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除了张老先生这样不愿离家又耐不住寂寞的老人外,还有部分老人虽然耐得住白天独居的寂寞,却承担不起日常饮食的制作。“家里老人摔倒过几次了,没办法请了一个只做饭的保姆。”韩女士无奈地说,“中午都回不来。”饮食、出行、娱乐、突发医疗需求等已成为白天独居老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不可能每天陪着老人在家。”这是大多数中年人的无奈。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随着我市社会化养老的不断成熟和养老服务的提升,机构养老越来越受到老人及家属的认可,但是受到机构养老的需求基数小、对经济条件要求高等因素制约,众多有养老需求又不愿远离家庭的老人,仍需要有一个妥善的养老模式。

在此背景下,居家社区养老成为民政等部门解决养老问题新的突破口。“把所有的老人都送去养老院既不现实,也不符合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要求。”市老龄委工作人员介绍说,“家庭养老又因为小型化、独子化以及双职工家庭而难以实现。”因此,兼具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社区养老模式不仅被提出,而且也在不断探索中深入推进。

养老需求

倒推养老设施建设

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首先要能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作为居家社区养老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是这一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过去的一个时期,我市虽然下发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推动社区养老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社区养老设施的支撑,不少项目难以实施推进。如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的“文化+健康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虽然有着优质的文化和健康养老优势资源,但是限于缺少场地,不少盘鼓队、秧歌队、老年合唱团等只能到远离家门的环城公园等开展活动,而书法茶艺、绘画摄影等文化项目却难以在这类场所长时间开展。

为此,我市在过去的两年中,依据现有法规、政策,在新、老城区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通过“改、建、合”等手段,逐步改善社区养老用房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开发地处老年人居住比较集中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协调引导承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增加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点,提高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目前,全市建成社区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场所近130个。为确保基础设施建成能用,能长时间服务辖区老年人,我市还制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意见》,按照“六有”标准,规范配置功能齐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同时,吸取前些年民政服务设施建成后出现的管理问题,提出了要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资金、资产、运营管理。

针对社区养老的医疗、慰藉等需求,我市通过出台相关文件,推动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目前,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已在有条件的日间照料中心设置医务室、护理站,对条件不具备条件的按照就近原则提供服务。

社区养老

美好愿景路漫漫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社区养老提供着坚实的基础,不过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虽然投入了不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距全面的社区养老愿景仍有不小的差距。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虽然我市各区在场地受限、资金困难等情况下积极作为,使各自辖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目前仍存在缺场地、缺资金、缺人员的现象。其中,老城的社区基础设施不配套,新建的社区规划不到位,建好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由于缺乏资金和从业人员等,难以有效运营等问题普遍存在。而在建设完成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方面,也存在着建设标准低的问题。市老龄委在一次调研中发现,有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没有严格按照上报方案和有关要求进行建设,存在场所布局不合理、房间设置不规范等问题。

由于缺乏资金,导致部分设施建好之后管理不到位,缺少固定专门管理人员,没有建立资产登记、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变动、资产移交等制度,甚至出现了配备的物资被挤占、挪用和有些物资未拆封、闲置现象突出等问题。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出现社区养老设施建好就关门、检查就运行的奇怪现象,让辖区老人感到不解。

眼下,我市的社区养老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距完全实现不出社区就可以让老人获得社会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完成他们需要的吃、住、行、玩、乐、养的需求这一美好愿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