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长辈权益 从长护险出发,福寿康给老人多种养老选择

从长护险出发,福寿康给老人多种养老选择

发布日期:2019-08-09   编辑:佚名

福寿康(上海)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作为上海市长护险的首批定点服务机构和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2018年度服务数量已超过250万人次。作为上海市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领航者,福寿康为响应《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坚持探索、实践、发展“嵌入式”养老。建设、运营日间照料中心及长者照护之家,完善专业人员、智能化设备配置,为社区老人提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使“医养结合”更加“触手可及”。同时结合长护险、家庭护士、私人专护、康复指导等专业居家服务,进一步融合发展“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老人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此外,福寿康重点打造互联网+智慧居家养老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将自主研发的“福寿康居家健康管理系统”运用到护理站点、长照中心、日托、家庭,实现大数据的整合,保存、保管老人健康档案。同时服务站点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使养老服务和老人及其家庭无缝对接。

秉承着企业的服务理念“感恩心、同理心、服务心、责任心”,福寿康不仅在战略布局上响应国家政策,更将便捷和高品质的养老服务提供到每一位老人的身上。

因为长护险,她多了一个“家人”

王静是福寿康旗下福汇护理站的一名护理员,她的服务对象沈阿婆与她相处已有两年半之久。因为长护险的政策,她们相识;因为王静的贴心服务,她们成为了“家人”。据王静介绍,她刚开始和沈阿婆接触的时候,沈阿婆的情绪很不稳定。由于遭遇了摔倒并经历了手术,沈阿婆觉得世界一片灰暗。王静护理员在提供长护险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沈阿婆保持乐观的态度,经常开导沈阿婆,让沈阿婆从心理上形成了战胜疾病的勇气,从而慢慢让身体也恢复抵抗力。王静护理员不仅照护沈阿婆,同时还照护着沈阿婆的老伴,两年半的相处时间,二老早已把王静当作了自己的家人。

沈阿婆养病期间,她最宝贝的外孙女正要举办婚礼,沈阿婆和老伴原本因为自己身体原因,都不想去参加,怕给家里人添麻烦。王静护理员知道后,积极鼓励沈阿婆和她老伴,帮助二老恢复身体自理能力,在婚礼当天还特地利用自己的私人时间,为沈阿婆梳妆打扮,并陪同沈阿婆和老伴共同参加了婚礼,圆了二老的心愿。

在天平日托,她重新回到了“童年”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福寿康更是把每个老人都当成“宝贝”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老人,用耐心和孝心让老人们感受到真正的爱与尊重。

在福寿康天平路街道长者照护之家及日间照料中心,有一位每天都到日托报到的美云阿婆,她开朗的性格让每一位老人都和她相处愉快,美云阿婆说“我是这里日托的第一位老人,在这里我认识了好多朋友,这里的工作人员尤其是站长小丁,每天都是和蔼可亲笑脸相迎,我感觉在这里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巧合的是,美云阿婆进入日托的日子正好是“六一儿童节”,她的家人都说,现在阿婆真的变成了“老小孩”,每天都快乐得像个孩子。

除了日常的照料,天平路街道长者照护之家及日间照料中心还会不定期举办各类文艺和手工活动,比如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新疆歌舞表演等等,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充满了爱与欢笑。

住在福爱家,她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2019年5月,福寿康旗下的认知症照护机构“福爱家”正式开业。次月,福爱家迎来了首位入住的认知症老人:92岁的梅老师(化名)。梅老师在2018年初不幸遭遇了老伴去世的打击,一直无法走出心理重创直到10月不幸患上脑梗并住院,之后便开始出现认知障碍的症状,拒绝下床,同时出现双脚肿胀、下肢僵硬、肌肉萎缩等身体上的病症。一度对生活失去希望。由于疾病的折磨,甚至产生了幻觉,经常说:”我92岁了,我身体不好不要下床活动,好死了,我是累赘” 等等。

面对梅老师的特殊情况,福爱家的专业团队仔细分析病因并制定针对性的照护和训练计划,安排认知症延缓游戏、心理护理、社交活动,肢体训练等项目。为了让老人愿意离床,福爱家的工作人员像哄孩子一样哄老人,只要老人完成一项“任务”,就可以得到冰激凌的奖励。随着老人主动康复意愿越来越强,冰激凌的量也逐渐减少,最后就算没有冰激凌,老人也愿意去完成“任务”,逐渐恢复了身体机能。

值得一提的是,梅老师有时会下午跟护理员打招呼说“早上好”,又或是说天热了要穿棉袄,分不清时间和季节。福爱家的焦院长通过道具训练,让老人重新认识到时间和季节的概念。训练过程中发生了一件趣事,焦院长想把原本是英文版的道具换成中文版的,可梅老师却说不用,梅老师说自己曾经是英文教师,所以完全认识英文道具。老人忘记了季节,忘记了时间,却没有忘记自己对工作的热爱,福爱家焦院长也尽全力守护了老人这份美好记忆和职业荣誉感,从身体到心理,帮助老人重拾对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