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指南 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听力干预率偏低

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听力干预率偏低

发布日期:2019-08-29   编辑:佚名

马东什么、什么冬梅、马什么梅……”电影《夏洛特烦恼》中这个片段是不是让你记忆犹新。

  在近两年按照世卫组织的方案来做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听力减退现患率为15.84%,现有听力损失者达到2.2亿人;听力残疾率为5.17%,约7000万患者群体,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4600万人,占听力残疾的65.7%。

  如此庞大的听障人群,干预率却非常低,仅有7.32%的助听器需求人士佩戴上了助听器。一个听障人士从发现听力损失到愿意采取干预行动,需要5-7年甚至更漫长的时间。

 

  老年听力损失问题投入不足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听力损失患者的人数比例也会增加,老年听障群体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在6月8日-6月9日召开的北京国际听力学大会上,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刘博教授指出,“我国在现有的老年听力损失问题上投入不足,且听力解决方案差异大。”投入不足既有经济上的投入不足,意识和关注度不足,也有老年人自己的关注度不足,社会各界投入的时间不足等。另外,听力解决方案差异大,能面向专业人士咨询的患者群体很少,专业人士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上也存在差异,对老年人的听力干预度不足。

  刘博介绍,老年听力损失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老年人群年龄的界定:发达国家推荐以65岁为界限,发展中国家推荐以60岁为界限),因年龄增长、耳科疾病、遗传因素、噪声性损伤、耳毒性药物以及代谢性疾病和不良生活等因素导致的听觉功能下降的总称。

  听力损失影响语言认知等能力

  老年性听力损失将导致多重危害,包括言语交流能力、情感和社会交流能力、认知能力和避险能力下降。刘博提醒,关注老年人的听力问题,提高防治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才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助听器是帮助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提高听力、改善听觉言语交流的有效手段,但在未经充分医学评估和听力学评估的情况下,应避免不恰当使用助听器。

  刘博指出,以听力损失的防护和保护来讲,不仅要关注老年性耳聋,同时还要关注上了年纪以后所有的听力问题,对于所有可能引起的听力问题都要关心和防护。从临床表现来讲,老年听力损失首先会是听力下降,然后是言语识别能力的下降,同时可能会伴有耳鸣和眩晕。因此,当老年人有耳鸣、眩晕时,要关注他的听力。当老年人有听力问题时,也要关注他的耳鸣和眩晕。

 

  听力解决方案应围绕患者需求

  江苏省儿科疾病与听力障碍诊治中心主任卜行宽指出,中国助听器服务的需求巨大,但听障人士接受助听器的服务率很低,只有7.32%的助听器需求人士佩戴上了助听器。造成供需落差巨大的原因包括定价高、创新少、服务不到位、满意度不高、听障人士怕被歧视心理和等待心理等。

  “无法满足听障人士的需求是直接造成干预率低的原因之一。”索诺瓦集团中国区培训总监杨欣怡表示,需求满意度取决于听障人士的整体感受和体验。他们需要更多的参与感和情感关怀,需要更多便捷操作和主动反馈,期望获得一个完整的听力解决方案以及后续的跟踪服务。

  北京听力协会会长万敏也指出,听力行业只有“服务社会”才能得到公众认可。作为一个行业,要为听力问题架构解决方案,为公众普及听力保护意识,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相关阅读
  •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