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居家养老 住宅适老化改造能否打造全新上海助老服务品牌

住宅适老化改造能否打造全新上海助老服务品牌

发布日期:2019-06-14   编辑:佚名

截至到2018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为2.5亿,占总人口比重17.9%,上海老龄化比例已达到33.2%。到"十三五"末期,上海中心城区有接近150万户60岁以上的老年人家庭,其中超过32万户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家庭,并呈日趋上升态势。受文化观念影响,90%以上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与庞大社会改造需求构成强大反差的是,我国存量住宅多有30-40年寿命,且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适老化通用设计,因此,亟待进行适老化改造以推行居家养老。

近几年,厦门、南京、上海等城市先行先试,在老旧小区开展了以政府购买为主、联合社会组织开展的小范围改造,如上海自2012年起将适老化改造列为政府实事项目,由市民政牵头,社会福彩基金出资2000万,每年完成1000户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室免费改造,该项目在积累了实践经验的同时,也暴露出"过渡居住、公平性和供需矛盾"等突出问题。

尽管适老化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但市场却呈现"叫好不卖座"的局面,究其根源,原因如下:认知缺失,市场需求尚未被激发。多数人不了解适老化改造的内容与效果,认为等同于装修,会与现实居住产生矛盾;不清楚改造费用,误认为会浪费钱财等等,认知缺失导致庞大的市场需求未被正确舆论激发。缺乏改造标准、施工集约化程度低,企业谨慎观望。标准缺失增加了企业沟通获客和管理成本;再者,客户分散且需求多样,难以开展施工集约化程施工从而降低收益,因此,虽然国家鼓励适老化改造,但市场反应却始终不温不火。融资渠道单一,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改造资金以政府出资为主,与庞大的改造市场相比,力度非常有限,按目前改造速度,仅完成现有改造就遥遥无期,加之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多数老年人还是被排除在政策之外。

总体而言,当前适老化改造处于起步期,未被大众认可;缺少系统的改造方案和标准,无法开展集约化施工;融资渠道单一、供需失衡;尚未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最佳商业模式,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和广泛性还不够。要破解当前适老化改造困境,顺利推行居家养老,需要解决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借力社会资本,实施普惠性改造,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日趋严重的老龄态势,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压力,因此,推动普惠全民的大规模改造应是既定目标。普惠性改造将每位60岁以上老人都纳入改造受众,社会资源分配更加公平,改造的目的是提升老人自我照护能力,帮助大多数老年人实现原居养老。这一目标定位能使每位老人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面对这一庞大目标,仅靠政府一家之力显然无法完成,需借助社会资本,采用市场模式运作,通过让企业获得动力,让老人得到便利,从而解决政府的民生难题,实现多赢。


设计分级分类改造内容,打造适老化改造产业链,拉动银发经济

当前制约社会资本进入改造市场的主要原因是:改造内容多样且分散,难以组织集约化、标准化施工,影响预期收益。要破解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建立一套分级分类的改造体系,由基本改造和改良性改造组成,基本改造解决安全性,特点是工序简单易行,可以解决过渡居住、分配不公与供需失衡问题;而改良性改造着力解决舒适性和前瞻性,具体可由民政会同医疗、住建部门梳理出"改造项目菜单",向社会公示,并委托厂家标准化定制。

通过分级梳理归类改造内容,一方面优化整合了老年人差异化诉求,使得不同收入的老年人皆"有菜可选",另一方面采用标准化的改造内容,便于实施集约化改造,将大大提高施工效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此外,标准化的适老化设施便于规模化定制、生产,可激发生产厂家热情,再辅以相应的适老化改造资金支持项目,亦可激活养老保险市场,从而打造一条从"设计—施工—生产—资金支持"为一体的适老化改造产业链,打通制约适老化改造的"堵点",激活改造市场,变社会难点为热点。

资金支持方面,要打破"政府买单"的单一模式,设计与改造内容匹配的分类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特困老人,仍可享受免费的基本改造,同时政府要守住底线;中等收入者作为主要群体,需要政府、机构及个人共同发力;而高收入老年人则应引导其寻求市场化的解决方案。同时政府可对基本项目和改良型项目给予不同比例的补贴,基本项目补贴高一点,以吸引大多数老年人参与,而改良性改造给予较低比例的补贴,或只给企业方政策,兼顾纯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属性,激发各类老年人的改造意愿。采用差别化引导方式,撬动社会资金,把政府改造目标与社会资本盈利结合起来。


搭建适老化改造平台,优化改造路径,打响上海助老服务品牌

适老化改造是个系统工程,涉及主体多且监管面宽,需要设计一条畅达的改造路径,打消社会资本进入的后顾之忧,可以改造前评估、规范改造市场、理顺改造程序三方面为抓手,优化改造路径。改造前,由医疗、住建、民政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先对老年人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改造内容、资助与否、资助额度等,作为分级分类改造的前提;其次要尽快出台适老化改造标准,并配备相应的验收规范,两相配合,从施工到验收把好质量关,做到政府部门有法可查,施工企业有法可依,老年人有法可诉,规范适老化改造市场;最后各部门要协同创新,理顺改造程序。具体可搭建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将老年人、服务方、评估机构、民政部门等对接起来,统一流程,分工协作。

平台的优势在于可将改造需求方、服务方、监管方有效衔接,提高沟通效率,简化办事流程;同时平台各方基础信息数据共享,资金使用清晰,全程可追踪,适合开展大规模集约化、标准化改造,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不但可形成系统的适老化改造服务体系,还可打造为特色适老服务经济载体,着力打响上海适老服务品牌。

最后,政府要完善顶层政策设计。健全住宅适老化改造法律体系,为适老化改造运行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制定适老产品创新扶植政策,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适老化改造技术创新,吸引国外专业机构在我国开展业务,开展住宅适老化示范项目;出台住宅适老化改造投资政策,除了政府基本的财政补贴,可与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福利政策相结合,更重要的是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保险制度与借贷、自筹等方式,放大资金来源;加大住宅适老化改造政策的宣传力度,明确各级政府的宣传责任,让老年人清楚"改什么、怎么改、效果如何",让企业清楚改造标准和程序,预期利润多少,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巨大改造需求,推动适老化改造规范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